「現在那個孩子, 仍然一邊哭泣著, 一邊徘徊在荒野之中。」 後續接著單行本那看似開放式結局的尾端, 被自己一手養大的猶太之子給囚禁, 最終放回諾亞方舟之上的伯爵, 在兩年之後決心去尋找自己心中那隻烏鴉…. 其實我沒想到橄欖小枝會有後續, 老實說個人屬偏愛開發式結尾的讀者, 當初單行本的後續也的確讓人覺得沒有遺憾。有時看似完結後的故事會硬是要插上一個後續, 這時一個掌握不好便會毀了原本故事的完整性。但橄欖小枝沒有。我看到有後續時是完全的驚訝加驚喜, 而在看完後, 更是覺得老師多加了這結尾真好。 在單行本裡老師只提到了伯爵兩年之後得到醫生的消息, 而在後續裡便是伯爵不顧危險前往尋找自己心中殘留的當年那位孤單孩子的故事。這裡我又要繼續引用單行本裡的烏鴉與鴿子了。為了寫這篇我又回頭翻了單行本, 這才發現當時被我介紹成名為納粹的鴿子, 其實是叫約納(默) 當年洪水過後, 諾亞放出了烏鴉去尋找陸地出現的證明, 烏鴉一去無返。於是鴿子被放出了, 而白色之物也銜回了橄欖小枝。因此白鴿便被拱為和平的象徵。那烏鴉呢? 有沒有人想過這隻無返的烏鴉呢? 如果烏鴉其實是故意不找到橄欖小枝, 而將機會讓給白鴿呢? 當年將自己當成諾亞方舟的伯爵, 挑上了醫生, 將他囚禁在自己的船之上。而如今伯爵自己成了要被洪水給淹沒的動物之一。醫生不是諾亞, 他只是將伯爵給推上了方舟。但當年醫生沒得選擇, 而如今的伯爵卻選擇了離開方舟, 不當那隻和平鴿, 只想與自己心中的烏鴉一起活下去。僅管眼前有可能是毀滅…. 「砂糖球, 用熬煮到極限的糖蜜滴落上粉末上所做出的糖果。在碰到異物的撞擊下, 糖蜜在一瞬間用結晶將自己包裹起來。」 砂糖球是當年醫生最愛吃的糖, 也是醫生自己。家人全亡, 自己被迫待在幫凶之一身邊看著同胞被迫害。內心什麼也不剩的醫生, 遇見了伯爵這道衝擊, 但自己所築起的這道結晶, 也只有伯爵能敲碎打開裡頭的柔軟。砂糖球, 是如此的堅固, 又如此的易碎, 伯爵與醫生心中的糖水, 都只有彼此才能去觸碰。 後續只有短短十二頁, 在這十二頁裡老師還插入了歷史等東西, 但這次就被我忽略了。我之所以喜歡這後續, 便是因為它矯情的剛剛好。我們知道有後續便有感人的重逢, 但老師要如此將這重逢延續單行本裡的冷酷及兩人對這份感情的複雜與不捨? 老師做到了...